
7月2日,以《激動人心的量子革命》為主題的首場“好望角”科學沙龍,在上海中科創星高質量孵化器舉辦。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、上海交通大學、深圳大學、天津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的青年科學家以及硬科技企業家代表參加。
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介紹“好望角”科學沙龍活動
“好望角”科學沙龍由中科創星、世界青年科學家聯合會(籌)聯合主辦,東壁數據作為學術支持單位。首期沙龍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執行院長陸朝陽擔任“科學主理人”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、瀚海量子創始人胡偉,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,深圳大學特聘教授、東壁數據聯合創始人吳登生,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究員鐘翰森,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、翌曦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金之儉,億鑄科技創始人、董事長兼CEO熊大鵬,芯瑞微(裕興木蘭)創始人兼董事長郭茹,迅芯微電子創始人兼CEO武錦,西科控股董事長曹慧濤,西科控股副總裁熊德等參與討論。
量子計算: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破口之一
陸朝陽教授的主題分享題目為《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計算》。據介紹,量子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00年,由科學家普朗克提出了輻射量子假說,愛因斯坦解釋了光電效應。此后,在愛因斯坦與玻爾長達二十年的爭論中,原本“粗糙”的量子力學理論體系進一步完善。
陸朝陽教授做量子計算的主題分享
“它直接或者間接地催生了包括晶體管、激光、電子顯微鏡、核磁共振等等一系列技術,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面貌,并融入到我們的生活。”陸朝陽分享道。
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,量子調控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,人們可以深入微觀世界內部,操作微觀粒子的量子狀態,推動以量子信息科學為代表的量子科技迅猛發展。
2020年,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和陸朝陽組成的研究小組在76個光子量子計算原型機上完成了“高斯玻色采樣”計算,計算速度要比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,中國成為第二個實現“量子計算優越性”的國家。2023年,陸朝陽和同事成功構建了255個光子的量子計算機原型機“九章三號”,再次刷新相關領域的世界紀錄。
郭茹女士(左1)在上海中科創星高質量孵化器展廳參觀“九章三號”量子計算機原型機
目前,量子計算已進入加速發展階段。一方面,產業界在努力增加量子比特數量,提升量子比特和邏輯門的質量;另一方面,學術界和產業界也在糾錯機制和糾錯效率上進行艱苦的攻克工作。
米磊表示,初創企業是量子計算技術產業發展的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,它們大多脫胎于科研機構或科技公司,涵蓋軟硬件、基礎配套及上層應用各環節。希望可以在科學家、企業家、政府等各界力量的精誠合作之下,推動量子計算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突破口之一。
科學沙龍:推動創新與求索
在自由交流環節,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與陸朝陽教授進行了一場關于“激動人心的量子革命”的精彩對話。來自超導材料、芯片半導體領域的多位硬科技企業家也參與討論,共同探討科技創新等話題。
據了解,“好望角”科學沙龍將定期舉辦,其主題將包括量子計算、RISC-V、基因編輯、合成生物學、可控核聚變、商業航天、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,也將關注氣候變化、人口老齡化等熱點話題。由輪值“科學主理人”發起當期研討主題,每期將邀請十位左右嘉賓共同研討,腦力激蕩,回歸“好奇”的“鴻蒙”,去另眼探索科學世界。
“‘好望角’科學沙龍發起的初衷,就是鼓勵創新和求索。我們今天齊聚在這里,不僅是為了交流思想,更是為了共同探索知識的邊界,共同尋找科技的奧秘,引領科技革命的浪潮。”米磊認為,進入21世紀以來,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、重塑全球經濟結構,科技創新正由復雜向超復雜、不確定向超不確定、中周期向長周期、線性創新向網絡創新、單點突破向體系突破等方向演進。
米磊說:“我們希望抓住‘青年科學家’這個最活躍最有創造力的群體,影響更多的科學家、企業家、投資家,打造一個富有活力的產學研交流平臺,共同建設科技創新生態,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在中國發生。”